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日期: 2017-10-18 点击数: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具有6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51年创办于天津的国立津沽大学师范学院化学系,1960年定名为河北大学化学系,2000年在整合原有化学系和学校理化中心资源的基础上,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办学质量,形成了理工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院拥有1个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化学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学术硕士学位点,其中1个化学一级 学科硕士点(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科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拥有1个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 室:分析科学技术实验室、化学生物学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1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化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 物理、应用化学。据汤森路透最新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院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2013年,我院化学学科获批河北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项目。2016年,我院化学学科进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目前,流动站现有的个研究方向包括:分离与分析科学;化学发光与生化分析;食品安全与农药残留分析;化学生物学与动力学分析;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生物酶催化技术研究、诊断药物研究、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及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绿色阻燃高分子材料;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1.申世刚男,教授,博士,现任河北大学副校长,兼任《大学化学》编委、中国化学会理事、河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原子光谱吸收及原子化机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等,先后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荣获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巴信武男,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院院长,兼任河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奖。2006年被选拔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被选聘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2009年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奖)。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在专业期刊《Macromolecules》、《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和《中国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目前所在研究团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1.高分子统计理论与及分子参数的理论研究;2.超支化共混体系弱相互作用、流变特性其对材料性能调控;3.超支化聚糖和聚氨基酸高分子的合成及应用;4.智能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及响应研究;5.超支化化高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6.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及细胞成像中的应用;7.超支化高分子基负载药物及其可控释放;8.生物相容高分子吸附材料及在医学方面的应用;9.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负载和释放性能。

3.李小六男,博士,教授,河北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糖类及杂环类衍生物的新型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和免疫调节等类药物的设计合成、活性评价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先后主持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本文部省基础研究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先后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4.徐建中男,二级教授,博士,中国化学会理事、河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阻燃学会常务理事,《无机盐工业》等核心期刊编委,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国家发改委“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河北省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阻燃剂合成及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出版《阻燃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专著;申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5 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5篇。曾先后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河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北省管优秀专家。

5.张金超男,浙江大学博士 (1998-2001),北京大学博士后(2001-2003),香港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3-2006),现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河北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以及河北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迄今为止,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2项,其中9项已获授权,先后主持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20余项课题。先后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第二完成人)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主要研究方向:纳米医学与分子诊疗。

6.白国义男,博士,教授,河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高校百名创新人才;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精细化工》、《煤炭与化工》等期刊编委。主持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余项课题,在ChemComm, J. Catal. J. Mater. Chem. A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现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绿色合成、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7.马刚男,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瑾光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Heather C. Allen教授课题组任博士后及助理研究员。2008年至201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Elsa C. Y. Yan教授课题组任副研究员。2010年来到河北大学工作。在美期间主要应用振动和频光谱(Vibrational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Spectroscopy)技术研究生物膜结构、蛋白错误折叠、以及与环境分子科学相关的界面过程。目前主要应用振动和频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多肽自组装过程以及应用振动光谱进行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在包括 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B、Langmuir、PCCP 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总引用次数1700余次,H指数为19。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

8.梁淑轩女,博士,教授,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河北省环境与安全教执委委员,河北省化学会理事、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理事。已主持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专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0余项,在Chemosphere, 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出版《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报告》、《生物链调控湖泊富营养化技术——北方浅水湖泊白洋淀》等专著13部。主要研究方向:1、特征污染物分析识别;2、毒性难降解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312-5079386

电子邮箱:yjsjx2007@163.com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河北大学人事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

手机版

Baidu
map